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右军袁生帖歌甲辰 清 · 翁方纲
 押虞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九
袁生真帖果有无,云出真赏之斋厨。
瘦金签题锦贉轴,损斋旧石传非诬。
客来示我旧摹本,损斋石想同时摹。
右军剧迹新旧勒,王著刘焘汴都
真赏藏皆宋时物,丰人翁赋非虚䛕。
吾尝于中得心印,最精帖尾一字吾。
谁将垂丝作斜搭,有如旧绣移海图。
颇闻硬黄有添晕,私以笔画为形模。
后来又失硬黄旧,岂止跋为张潜夫
损斋既与真赏合,真赏顾与藏帖殊。
试以真赏火前本,大观淳化穷锱铢。
准兹玉尺定真赝,宛对明镜分妍姝。
官帖移行固偶尔(《淳化》三行、《大观》二行。)彦远著释良区区(《法书要录》作廿六字。)
大令㿃字亦如此,聊因袁生为举隅。
回看吾斋榷场卷,炯炯纬宿躔圆珠。
秘书省秘书郎黄公墓志铭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五、《梁溪集》卷一六八、《六艺之一录》卷一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公讳伯思字长睿,父姓黄氏。
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居闽中,为邵武人
曾祖汝济,赠太师
曾祖妣高氏,赠相国太夫人
祖履,任资政殿大学士会稽郡,赠特进
祖妣段氏,封魏郡夫人
应求,任奉议郎饶州司录事;
妣王氏,封仙源县君
继李氏,封贡宁县君
任氏,封华容县君
会稽公由布衣擢高第,以德行文学被遇三朝,致位丞弼号为名臣,公其嫡长孙也。
公天资警敏,风度夷粹,幼不好弄,惟喜读书,日诵千馀言。
每听会稽公讲论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
会稽公尤钟爱之,俾晨夕侍左右,躬自训导
任为假承务郎,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识者知其为文祥也。
右文殿修撰、赠太师李公,会稽公之甥也,于公为外伯父,儒学冠一时,会稽公公师焉。
钟学绩文,根柢渊源,益臻壸奥。
年甫冠,入太学,与宿儒寒俊校艺,累占上游,优与荐送,遂过南省
属哲庙升遐,天子谅阴不言,诏罢廷试,公名在行间,不得摅其素蕴。
会稽公将以恩例继奏,俾增秩,公固辞,由是益奇之。
时朝廷方以宏词取士,公将应其科,肄业不辍,人皆谓公决中高选。
会稽公薨,公以毁得羸疾,竟不遂所志,士论惜之。
初,公未第前,以铨试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之任,至是改通州司户
丁内艰,不赴。
服除,授河南府户曹参军
公平居笃志文史,视世务邈然不以经意。
其掾洛阳也,众谓会府剧曹,难于称职;
而公应事接物,游刃有馀,不劳而办。
洛阳故都,素号衣冠薮泽,公以馀暇与其贤士大夫游,从容翰墨间,相得甚适。
秩满,当受代,故资政殿学士邓公洵武实司留钥,惜公之去,辟知右军巡院,公亦乐其山水人物之胜,因留不辞。
盖留者又二年,朝廷有知公者,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
寻差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表。
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
未几,迁秘书郎
既入馆,纵观册府藏书,雅惬所好,耽玩至忘寝食。
在馆踰再考,丁奉议公忧。
公性至孝,自幼失母氏,而贡宁、华容君复相继捐馆舍,执丧咸以孝闻。
素抱羸瘵,至是不胜哀毁,疾遂以剧。
释服至京师,清癯骨立,而嗜学不倦,盖如昔也。
复除旧职,不数月,疾竟不起,实政和二年二月二十有六日也。
公初不甚信释氏,遭会稽公丧,读佛书恍若有悟,遂笃好之,奉事精谨。
将没之夕,沐浴易衣,西向修念佛三昧而逝。
家无馀赀,盈箧笥者书籍而已。
公体弱如不胜衣,而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之意。
遇人谦谨,恂恂如不能言,而高明宏达,善著书,挥毫数千言,倚马可待。
自幼学至强仕,手未尝释卷。
其所至虽假室暂寓,必求明窗净几,图史满前,欣然处其间,诵习述造,皆有程度,寒暑不易。
故其所学,汪洋浩博,上自六经,下至诸子百家,历代史氏之书,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
又好古文奇字。
洛下,得名公卿家所畜商、周、秦、汉钟鼎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了达,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
馆阁时,当天下承平无事,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修舆地图,集鼎彝古器,考订真赝,公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皆自以为莫能及也。
与同僚襄陵许翰尤相善,喜述作,所解《太玄》诸书,有疑义多就公质之。
是时士务浮竞,枝辞蔓衍,趣时好以取世资,公独退然无营,寓意古道,所学最为绝俗。
文辞雅健,格高而思深,歌诗俊逸清新,追古作者。
盖公之学问慕扬子云,文章慕柳子厚,诗篇慕李太白,此自其平日所称道也。
有文集五十卷藏于家。
公尤精小学,凡字书讨论备尽。
本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绪正诸帖,公病其乖伪庞杂,作《刊误》二卷,考引载籍,咸有依据。
而公之书,正、行、草、隶皆精绝,初仿颜、柳,后乃规摹钟、王,笔势简远,有魏、晋风气,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呜呼,昔之所谓好古博雅君子,与夫直谅多闻之益友者,非公其谁当之?
公亦颇好道家言,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
其再至京师也,梦人告之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
觉而书之,不踰月遂谢世,其事颇与李长吉、王平甫同,亦异矣。
夫公自假承务郎六转至朝奉郎,自磁州法掾六迁至秘书郎
娶张氏,故朝奉大夫直龙图阁淮南路计度转运使根之女。
男二人,长曰诏,今为右宣教郎,前充荆湖南路安抚都总管司书写机宜文字
次曰䚮,右从事郎,新差福州怀安县
女一人,适故兵部侍郎邹公浩之子曰栩,今为右承务郎、监潭州南岳庙
孙男二人,曰禄、曰祐。
某年月日,葬公于镇江府丹徒县隐山之麓,距今盖十有七年。
方葬时,诏、䚮尚幼,不克铭于墓,大惧湮没先德,乃状公平生行事,来请铭。
纲于公中表姻娅,相与甚厚,义不得辞,铭曰:
天地和气,清微淑灵。
山川炳焕,草木敷荣。
公禀其秀,应时以生。
岐嶷之姿,见自幼龄。
风神凝远,玉粹冰清。
温良端恪,祖训是承。
孔翠之祥,乃以文鸣。
含英咀华,休有俊声。
游贤关,令誉腾跃。
遂登儒科,縻此好爵。
筮仕之初,于邑西洛
簿书粗办,寓意寥廓。
发闻惟馨,高步馆阁
纵观群书,得其所乐。
贯穿古今,见闻日博。
沈酣耽玩,心醉于学。
根深华茂,其辞如云。
文章典雅,诗句清新。
人皆窘束,我独奫沦。
追古作者,超类轶群。
夏鼎周鼓,钟镈彝樽。
云雷刻画,缭以缪文。
铭章款识,研究本根。
洞视千古,别其赝真。
下逮小学,订正精明。
字画之妙,晚臻老成。
有正有隶,有草有行。
鸾翔鹄峙,岳立渊渟。
兼资众妙,以大其名。
身反不昌,遽速殒零。
兰摧析,凤去梁倾。
莫诘其由,归于杳冥。
白玉楼成,上帝有诏。
往司文翰,脱屣尘淖。
世间梦幻,孰非颠倒。
寿夭升沉,竟亦何校。
京口之藏,既安宅兆。
十有七年,星流电扫。
子孙方兴,天有显报。
追作铭诗,万世之告。
淳化 南宋 · 郑兴裔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二、忠肃集
太宗皇帝留意翰墨,淳化中,出御府所藏,命侍书王著临榻。
枣木镂刻,釐为一十卷。
于每卷末篆题云:「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
仁宗,又诏僧希白刻石于秘阁,前有目录,卷后无篆题。
高庙绍兴中,令国子监摹本,首尾与淳化略无少异。
当时御前拓者多用匮纸,盖打金银箔者也。
自后碑工作蝉翼本,且以厚纸覆版,上隐然为银铤𢹞痕以愚人,但损剥,非复拓本之遒劲矣。
初,徽宗建中靖国间内府续所收书,令刻石,即今《续法帖》也。
大观中,又奉旨摹拓历代真迹,刻石于太清楼。
字行稍高,而先后之次,与淳化少异。
其间数帖多寡不同,各卷末题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
蔡京书也。
而以建中靖国「续帖」十卷易去岁月名衔,以为后帖;
又刊孙过庭《书谱》及贞观十七帖,总为二十二卷,谓之《大观太清楼帖》。
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舛误,世称为《潘驸马帖》,凡二十卷。
次序卷帖虽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潭帖》者。
庆历中刘丞相帅潭日,以淳化官帖命僧希白摹刻于石,置之郡斋,增入《伤寒十七日》、王濛、颜真卿诸帖,而字行颇高,与淳化阁本稍不同。
逐卷有「慧照大师希白重摹」字样,而岁月各异。
中间谬处甚多。
朱元晦讥其极为可笑。
《戏鱼堂帖》者,即《临江帖》也。
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于戏鱼堂,除去篆题而增释文。
黔江》者,黔人秦世章于长沙买石摹僧希白《法帖》十卷,谋舟载入黔中,壁之黔江绍圣院后,题云:「长沙正臣重摹」。
鼎帖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
余酷爱法书,不惜购求,以故诸帖俱备几案间,而莫能辨其真伪。
淳熙甲午冬,以孝庙所赐内府藏本较之,大都官本法帖,字极丰腴而有精彩;
且有银铤𢹞痕。
每版皆全纸,无接黏处,与诸刻迥不相侔,谨什袭藏之。
用识数语,以示儿辈云。
大观帖总释序 南宋 · 施宿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二、《丛帖目》卷二
大观初徽宗淳化帖板已皴裂,而王著一时标题多误,临摹或失真,诏出墨迹,更定汇次,订其笔意。
仍俾蔡京书签及卷首,刊石太清楼下。
王著王晓慎知柔奏绍兴二十六年三月 宋 · 汤鹏举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
右承议郎通判温州王著挟恃权贵,贿赂公行。
今且任满,而其弟晓又为本州通判
晓贪财好色,众所指名,今去而晓来,温州之害,未有休息之时也。
瑞安知县慎知柔,曹泳、王会鹰犬也。
陛下亲降御笔,不得科卖黄柑贡献,而知柔到任之初,遂买万馀颗献与王会作生日,其不遵诏令,乃至于此。
古人云「苛政猛于虎」,一州之间,聚此三虎,岂不负陛下爱养元元之意哉!
伏望亟赐黜罢,以除民害。
胡逸老(八)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四、《山谷全书·别集》卷一四
某顿首。
寒燠不节,比来体力何似?
益老得从容斋馆,想少慰。
大草殊非古,古人但作小草尔。
故有意学草,当学草小字。
今法帖中有张芝书状二十许行索靖《急就》草数行,清绝瘦劲,虽王家父子,当敛手者也。
公必欲求善工刻字,当奉为书小草《黄庭》,须得意辄作数耳。
今日欲学草书,当求智永《千字文》五百许字,其半王著足成者,此小草乃无俗气尔,馀不足学也。
常山公(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六
近世士大夫书,富有古人法度,唯宋宣献公耳。
如前翰林侍书王著书《乐毅论》及周兴嗣《千字》,笔法圆劲,几似徐会稽,然病在无韵。
宣献公能用徐季海策,莫年摆落右军父子规摹,自成一家,当无遗恨矣。
周子发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六、《兰亭考》卷八、《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上
王著临《兰亭序》、《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
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静矣。
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
颜太师张长史虽姿性颠佚,而书法极入规矩也,故能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京洛间人,传摹狂怪字,不入右军父子绳墨者,皆非长史笔迹也。
盖草书法坏于亚栖也。
徐浩题经后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一○、《古今法书苑》卷三九
书家论徐会稽笔法「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以余观之,诚不虚语。
季海笔,少令韵胜,则与稚恭并驱争光可也。
季海长处,正是用笔劲正而心圆。
若论工不论韵,则王著优于季海季海不下子敬
若论韵胜,则右军、大令之门,谁不服膺!
往时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之论,茫然不知是何等语,老年乃于季海书中见之,如观人眉目也。
三折肱知为良医」,诚然哉!
季海莫年,乃更摆落王氏规摹,自成一家,所谓卢蒲嫳,其发甚短,而心甚长,惜乎当时君子,莫能以短兵伐此老贼也。
前朝翰林侍书王著,笔法圆劲,今所藏《乐毅论》、周兴嗣《千字文》,皆著书墨迹,此其长处不减季海,所乏者韵尔。
杨凝式诗碑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
余尝评近世三家书:「杨少师如散僧入圣,李西台如法师参禅,王著小僧缚律」。
恐来者不能易予此论也。
少师此诗草,余二十五年前尝得之,日临数纸,未尝不叹其妙。
翟公巽所藏石刻(五)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
《乐毅论》旧石刻断轶其半者,字瘦劲,无俗气。
后有人复刻此断石文,摹传失真多矣。
完书者,是国初翰林侍书王著写,用笔圆熟,亦不易得,如富贵人家子,非无福气,但病在韵耳。
钟离跋尾1088年8月11日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六、《山谷全书·别集》卷七、《豫章先生遗文》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
方事急时,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识也。
比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黏皮带骨」语,因此不复作。
时有委缣素者,颇为作正书。
正书虽不工,差循理尔。
今观钟离寿州小字《千字》,妩媚而有精神,熟视皆有绳墨,因知万事皆当师古。
往时翰林侍书王著永禅师《千字》,笔圆意足,至书家尊之,此书正当雁行。
公序小楷尤妙,更于行间置小楷,使文质彬彬,当更胜尔。
元祐三年八月甲申,门下后省书,南昌黄某。
王著书千文真迹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八
考古虽然多有舛(淳化阁帖为王著审定其中世次爵里多所讹舛米芾黄伯思辈每訾议之然摹剿精工古今刻本无出其右则亦未可尽非盖特昧于考古而其工书有家法史固尝称许之也),临池何碍是其长。
一千文抚精神蕴,八百年腾纸墨光。
初仕成都淳化,疑摹智永识欧阳。
侍书际会传佳话,訾议宁须论米黄。
秘阁法帖(一)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宝刻丛编》卷一、《米襄阳外纪》卷六、《珊瑚网》卷二一、《古今法书苑》卷七四、《六艺之一录》卷一三五
唐太宗王逸少书,使魏徵、褚遂良定真伪。
太宗购古今书,而使王著辨精觕,定为法帖,此十卷是也。
其间一手伪帖太半,甚者以《千字文》为汉章帝张旭王子敬,以俗人学智永逸少
如其间以子敬及真智永逸少者,犹不失为名帖。
余尝于检校太师李玮第观侍中王贻永所收晋帖一卷内,武帝、王戎、谢安、陆云辈法,若篆籀体,若飞动,皆委而弗录,独取郗愔两行入十卷中,使人慨叹。
刘孝孙处见柳公权所收《跋子敬帖》,然于太宗卷中辨出,乃以逸少一帖连在后,而云又一帖,不知为逸少也。
公权唐名家,尚如此,顾何议
长安李氏所收逸少帖,贞观所收第一帖,著名已非逸少真迹,馀可知矣。
独未知徐璹徐浩子,能别书。
所访者何如耳?
余抱疾端忧,养目文艺,思而得之,粗分真伪,因跋逐卷末,以贻好事同志。
百年之后,必有击节赏我者。
余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
每涤一研、展一轴,不知疾雷之在傍,而味可忘。
尝思陶弘景愿为主书令史,大是高致。
一念不除,行年四十,恐死为蠹书鱼,入金题玉躞间游而不害。
元祐三年,维扬倦游阁襄阳漫仕米芾元章书。
按:《东观馀论》卷上《法帖刊误》下附,古逸丛书三编影南宋嘉定三年刻本。
僧希白摹法帖1128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嵩山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僧希白书,豪放自得,恨平生功浅,乃手摹内法帖,而不能没其俊气。
东坡故不喜王著之拘,而喜之逸。
戊申七月二十七日海陵旅舍伯以父。
跋再刊裴公纪德碣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八、《攻愧集》卷七四
熙陵命王著集法帖第五卷,有李斯篆十八字。
米南宫云未知何人书,盖亦不敢以为之书也。
黄秘书伯思长睿《法帖刊误》云:「按其文云『田畴耕耨,为政期月而致法令,使父子为邹鲁』,乃李阳冰王密所撰《明州刺史河东裴公纪德碣》中字也。
此帖乃摹『田畴』等十八字为书,与碑中篆无铢黍差,而米云『不知何人书』,盖未见此碑也」。
校书考古精确类此。
秘书又云:「自苍颉程邈书皆伪。
史籀书传后世者,岐鼓耳。
今此书云『扬州裴易𢛳糸』,字殊无三代体,与其辞皆唐人笔」。
亦为未尽。
盖所谓史籀书者,即此碑额中字也。
『󶸬』乃《碧落碑》第二字,唐字也。
阳冰最爱《碧落碑》,故用之。
秘书以为「杨」字,殆未考尔。
「州𨛬𢛳」三字皆在,「糸」即「纪」字之半,但无「易」字。
疑以「明」字叠而成之,特以大为小。
秘书却未考此碑之额耶?
若谓字无三代体,与其辞皆唐人笔,亦可谓精鉴矣。
建炎三年,此邦兵燬最酷,旧物几无存者。
待制仇公得此碑于蓁莽中,重刻之,而或毁焉,仅存其额,识者深惜之。
贰卿李公以台省旧德来临,政成多暇,访得墨本。
新知繁昌县玉牒善潼素工小篆,专以属之,辇石其家,临视摹刻,漫者阙之,以成此一段奇事,使裴公之政,阳冰之笔与公之名俱传。
又俾钥书其后,亦预有荣焉。
东武赵明诚德甫《金石录》,此碣又有八分书者,今不知所在矣。
贰卿名景和九江人也。
遗爱堂记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四、《跨鳌集》卷一六
崇宁初,予济九节入遂宁境。
川原膴膴,行者谢畦馌,耕者相待如宾,童稚见人,辄拱立有礼法,砥路云梁,蓄古气象。
市区官寺有伟观,苫庐小家亦嘈嘈闻颂声。
胥史皂隶,步武合绳律,不辀张虚恃,抱程案辨治。
朱墨洒洒可理,筦库谨严,无一丝一线错纷。
揭楼鼓白早晚。
令尊若神,既衙退,庭下虚肃,犹乌台冰厅
此所谓乐土,真右蜀道家三山
是时横海王著仲晦为令,予问其由,曰:仆安能致之?
此前贤中散李公之政,垂四十年,而风俗不变,规矩历落,如李公在时。
后七年,予以节度宾属数至县。
县令蹇昂元直合阳人,其治率髣,一字一事不敢异。
自言后人强项,不肯师古。
李公立政,大有远意,前无能声,后无来者。
吁嗟乎!
为治如李公足矣。
往昔土豪几溺儒冠,公首兴学校,士接武登科。
今天子以八行厉天下,九州万邑,堪宾贡才二三人。
而邑子刘震,行义第一,大司成以名闻,上趣命以官。
君达固晚,升堂游夏,亲闻道于公者也。
狱市不扰,览公遗记,想见当时清净。
诏民条约,皆耐久近厚,用周、孔道德仁义,以缘立训,使民不犯。
司空城旦书田妇、野老能口公听断,以驩遗子孙,指某木公时所,某社公时所兴,相与保守不废,古循吏有如是者乎?
公不充有为,未老而死,一抔之土,民力脆弱。
且又去朝廷远,未能上其事日历,以授太史,奈何?
然高门已有具车,阿阁已生鵔鸃,大观四年,公之第五子出镇是邦,为政大抵用家法,恢疏无心,靖重有体,胸中吞几云梦,未尝见喜愠。
天将以福寰宇,岂特为武信千里,赐遂宁一邑父子兄弟。
旧所游历月屏水寺,清题妙语,蹇令临而集之,绘二公像于堂,记所憩茇处,使后人指碑以堕泪,自蹇君泽而明之。
年月日记。
重刻淳化阁帖颁赐群臣联句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
游艺托宣毫分阴惜万几之暇徵吟拈响拓尺素寻八法之原溯宝翰于双钩名迹三希早锲贻贞珉于什袭汇藏墨妙兼珍顾推阁帖所旁罗繄自宋时为大备翻毕家之初印本来面目犹存摘王氏之类编是处瑕瑜不掩爰简儒林而覈订更勤清览以评量惩僣名益谨尊王先斥主臣失次考国乘还参族谱并釐人代乖方伊萧梁刘宋之多讹讵堪论世矧琅琊太原之莫晰何谓知贤或单行或并行释文例显为总识为分识證误条详虽脱简亦仿经笺即阙名仍沿史断视尧章之折衷绛帖将毋挦扯西昆嗤方庆之刻画通天不啻衣冠优孟乃喜新硎之既发惟期旧拓之常完于焉阯就东园轩开北上环转廊腰六六非规碑洞于秦关罫区石额三三恍展阵图于逸少记核赵宗之实车鉴难淆题因淳化之称榜颜偶寓装潢成卷册藏之名山者孰与传之其人赉予溥臣邻文以纪事者尤宜声以足志丰玉赓歌逢已盛巡周而锦已成襄骈珠属句协寅生数具则垣皆应宿迎祈谷后红浮贴胜绽唐花风验试灯前碧入敷茵滋郑草至如王侍中帝书臣书之善对颇嫌语涉俳谐曷若柳谏议心正笔正之良箴深许意抒忠爱彼结体簪花纵逊奚须罚墨汁一升兹胪篇扣钵诚工庶合消茶香七碗云尔
古今法帖多难数,萃古近今淳化真。
初拓士安本尤善(御制),内藏苏颂鉴曾珍(帖本初苏颂家后有跋识)
升元漫溯芒探宿,秘阁宁希派导岷。
易水烟磨觇色澹(臣刘统勋,澄心纸擘备材甄。
奇搜怀瓘区三估,拜胜兰亭序列宾。
至矣成编存拱璧(臣刘纶,陋哉翻刻诩传薪。
墨林数典兹为冠,宝笈函辉信有神。
夹雪光生犹涌现(臣官保,双钩格老讵缁磷。
从头叙识经承泽,触手标题缀孟津(此帖孙承泽曾藏王铎审定)
名压上中下诸品(臣于敏中,年贻七百八馀旬(按毕士安自记帖赐于宋淳化四年癸巳越今乾隆癸巳计七百八十一年)
因文见道心斯企,溯委穷源论欲纯。
排类儒林付(御制)博学,持衡册府周询
事徵伯厚许能核,识舛知微缪始因。
考證卑之且无甚(臣托庸,参差拟不合于伦。
摹形鄙彼冠同孟,物色嗤渠尺量歅。
川溯先河邀睿赏(臣程景伊,版开生面荣纶。
爰依纪载胪时代,特揭经常定主臣。
十卷分签虽旧贯(帖分十卷虽仍王著之旧而前后多所更定讷臣素尔),百家备迹恰同畛(所刻诸家名迹凡九十九人)
竞知青出蓝誇最,肯使珠淆目共湮。
执厥中诚超汝绛(臣王际华,揣其本乃斥黄秦黄伯思秦观虽有专书纠谬未为醇备)
尊王不异春秋旨,论世宛看甲乙陈。
例视杜诗堪号史(御制),义严笔凛书绅。
鲁司寇爵尊从节孔子不书官爵以示尊师,唐二宗编辨息龈王著所编唐太宗宗书多有淆舛)
马谶同曹存魏籍(旧称司马懿晋文宣王今改摽魏官臣福隆安,蝌文首禹释齐(列大禹书为历代帝王之冠斋春云云则依古篆体释之也)
田畴耕耨斯宜辟(旧以田畴耕耨云云为李斯书考之实唐李阳冰所书河东裴公纪德碣),斧芾戈矛颉共循仓颉书戈矛斧芾等字亦依古篆校释)
序仿沙门从集腋汉章帝不应书周兴嗣文或亦如怀仁之集圣教序臣蔡新,表删戎路杜摇唇(别本有钟繇戎路表一帖笔法不类词义亦不足取)
太原为别新亭王坦之系出太原旧误与羲之诸子同列),大草难蒙署牒人张芝不应有狂草令辨为张旭书)
辨体兼移列女序(列女如蔡琰卫铄皆移各朝之末臣裘曰修,阙疑姑任逸名泯(旧或作古法帖或作何氏书并有误列献之帖者今悉改为无名氏)
衣冠纪望沿程邈(旧于诸人爵里不备书且有讹舛者今自程邈以下患为增改)衮钺微言证起莘王敦桓温身为戎首则退列晋臣之殿刘穆之生怀贰心死受新爵则列其原官以愧之王昙首沈约一人而事两朝则从其所终之代并依纲日体例)
册副经籯昭万世(臣观保,笔咨匠石挽千钧。
鸠工己丑仲春始,蒇役壬辰月新。
曲折颇欣神毕肖(御制),瘦肥却妙腕俱驯。
调朱施墨钩摹巧,数画寻行琢削频。
程技入教旁殿集(臣倪承宽,督勤顺俾侍臣亲(命选本镌御书处刻工于廷翰懋勤殿直庐比对原石并命内林就近校阅)
丁丁声应铜壶漏,一一光骈碧水蠙。
捶近螭头喧日午(臣金甡,拓传蝉翼曳秋旻金内府帖多用乌拓独此仿蝉翼拓俾存古意)
硬黄甫试良滑,飞白旋如逸翰振。
篇递布行阡间陌(臣庆桂,楷施旁注介兼僎。
比公彦疏三千礼,异郑元分七月豳。
八体端倪识根祗(臣周煌,六书派别析濆洵(濄为洵汝为濆皆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见尔雅注
开宗谕意大端举,逐册识言精鉴申。
要欲订讹归以正(御制),讵同干禄诲之谆。
鸿文奥启三苍括,龙管香浮群玉彬。
志事由今词焕烂(诗有御制重摹淳化阁帖成志事由今视昔徒佳话句臣奉宽,弁题蕴古色㻞璘(册首蕴古御题寓名四字)
苞图先后丹毫洒(第一卷前后皆有册后御书馀九卷惟在)篆方圆紫玺填(每卷前后皆押以乾隆鉴赏淳化轩图书珍秘宝)
禁直芜词容附缀(简末附列臣内直诸臣跋语萨载,林栖健笔快同伸辛卯冬致仕尚书钱陈群以庆祝后慈寿来京亦命跋识于)
订知白石平非妥姜夔有绛帖平卷后释文订异兼采用之),注觉红莲译未醇刘次庄刻戏鱼堂帖凡草字不可读者以小楷译之为释文所自昉然其译字亦未能精审)
钳口无虞披猎碣(臣庄在与),迎眸那复混燕珉。
山蹊豁比荆榛剪,车轨平如道路遵。
宝晋大观难与匹(臣谢墉,三希墨妙合为邻(三希堂帖嵌于阅古楼墨妙轩帖嵌于万寿山惠山园中皆内府所刻帖也)
轩营文梓敦惟朴,廊贮贞珉数恰匀(帖既镌竟适长春园中新搆文轩落成左右廊各十二楹分嵌六石因以淳化名轩)
名寓实非慕宋帝(轩虽因帖得名实寓化淳之意若宋太宗惭德颇多其纪年固无足取也)。(御制),风从欲共验尧民。
庋留元印仍环座(新刻淳化阁帖墨拓与毕士安原本并装潢同弆轩中),砌叠新硎恍映桭。
煜爚乍窥星隐壁(臣汪廷玙,骈阗恰讶石围囷。
六爻排比占舆象,两厦纵横次瓦鳞。
底事楹雕兼柱绣(臣毛辉祖,全看画铁并钩银。
纷纭传刻徒规鹄,想像临池正试㕙。
颗颗宛擎珠琲络(臣汪永锡,行行却笑锭槴纫。
云霞凝处萦蒸蔚,琼玖镌来护炳麟。
爱可长存坚寿(臣胡高望御制),多应益善美增筠(帖成共拓四百部以广流传)
宁惟两府蒙荣独(宋帖初拓惟两府以上始得与赐今自皇子孙亲王以下文职二品以上及内廷翰林外省督抚衍圣公并为颁赐其加赐者又三十八人),索与群臣嘉会均。
更畀流传逮名胜(直𨽻山东江浙行宫及名胜之地俱令贮一部又在京翰詹国子监教习庶常馆并各省书院亦俱分赐),广教模楷效妍颦。
盘堆卷册双单判,缄赐官寮中外臻。
秩品遍抡卿贰上(臣董诘),连疆率准海瀛滨。
离宫并贮光常葆,福地分藏气不沦。
槐市巾箱充列舍(臣李汪度,玉堂藻采彻重闉。
才窥龙爪斯称幸,矧袭骊珠足傲贫。
岁月识惟长日至(臣王懿修,子孙保用永年巡。
恩符癸巳添佳话,赓继耕蚕洽令辰(上年新正以耕织图联句)
嘉遇开韶荣叠遇是日立春丙子丁亥皆以立春日联句臣汤先甲体仁抚序鬯敷仁。
拈毫举目欣积雪,联席同心励夙寅。
法上得中志虽亹(见记中),化民心亦在还淳(御制)
天禄琳琅鉴藏旧版书籍联句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五
芸编蕴古香盈群玉之藏茗榼延韶欢洽重华之赏溯前度签罗缥碧联吟美已窥全递今番响戛琳琅比例珍宜居上繄此传称善本取之而尽拔其尤原夫刻贵初摹数焉而必从其朔盖自石经乍泐制创成都雕字旋繁文详广顺范移铁板存中之旧话堪稽倚向书床邦彦之遗闻弥艳况复西廊东库颁官留胄监之书兼看崇化麻沙入肆走巾箱之式考纪年于大定翠琰曾镌徵掌署于兴文白藤竞印逮胜国技沿剞氏苏州样比杭州更谁家影付钞胥汲古妙偕述古别梓而选粹宁徒边论单双验楮墨而差良奚止画分粗细嗤耳食钤题漫信摭名则赝鼎都删任手披摸索非难审体则善刀能品物克聚于所好喜四百部甲乙都排书在佳而不多阅半千年菁华尽备历宋金元明而完弆护持应藉六丁依经史子集以胪陈整娖真同二酉爰乃拈题举典因之授简分曹日是初三中适春朝元旦人仍四七班兼凤阁鸾坡计祈年尚及经旬招宜徵角顾侍宴才过畴昔乐逮臣邻讵矜中垒阁名沿天禄略仿新吴府玉韵叶青阳矧兹储以昭仁在予益凛体仁之义亦曰喻惟求旧愿尔无忘由旧之规
上正三节肇祥,茶宴重华例有常。
黄阁玉堂胥就列(御制),赤文仙藻首成章。
什研丽则抽中秘,笺授臣邻侍左厢。
四库昨曾赓竹素(上年茶宴以四库全书联句臣舒赫德,百城兹又咏琳琅。
涵书味复融诗味,挹茗香频沁墨香。
照以青藜卑汉阁(臣于敏中,积来元圃陋曹仓。
府区典籍西都固,美埒球玕禹贡梁。
漫诩邺侯签插架(臣李侍尧,浪吟何氏屋连床。
乙光偕赋乙未宴,甲观联披甲子装(书自乾隆甲子重装以来凡有所得均签书年月以志鉴藏先后)
各按部分部系句(诸书各系以句臣福隆安,总胪目举目归纲(宋版及影宋钞全入题咏亦如四库全书例以经史子集为次其元明版则各举其尤佳者入咏)
宋金鉊椠元明继,经史精华子集襄。
续后韦编王弼(周易)。(御制),笺依毛传郑公(监本毛诗)
吕诗真鉴属元汴吕祖谦诗纪项氏天籁阁藏本),周礼精锓标建阳(周礼本宋建
纂附阙官逸教补(无名氏周礼纂图互注臣官保,解求盲左癖奚忘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腴词音辨唇兮齿陆德明左氏音义),墨守疵攻膏与肓(公羊传注疏)
红印鄂州沾纸湿(公羊解诂建即何休注徐彦疏宋本末有鄂州州学官印臣程景伊,缪纹晋第带芸芗(谷梁传注疏之首有晋府书画印)
中书劄付胥徒掌程公说秋分记书未有元大德间奉江浙行中省劄付红印),小字巾箱尺寸强(五经小字本)
缋匠六经贻越殿杨甲六经图书籍印有宋缉熙殿臣王际华,学童四子溯衢庠(四书州宋衢庠本)
详申邹邑推张栻张栻孟子详说),广梓闽中野王(孙彊大广益会玉篇中增顾野玉原本宋闽刻)
迹对𣆀规尝纪数(六经之名始见庄子天运篇谓吾何以规老𣆀哉及六经先王之陈迹云云臣蔡新,类虚班艺匪遗亡(汉书艺文志无史类盖是时诸史未兴如楚汉春秋䓁书今入史类者皆在春秋类匪阙遗也)
惟欣文景能休养(汉书),亦曰明章号治康(后汉书)
五代即隋尚如(隋书)。(御制),两家改煦并存唐(唐书监宋祁欧阳修刘煦旧唐书明本廿一史遂不收作论者谓旧书自有胜处武英殿板新旧并存)
考钞涑水聊稽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鉴刻庐陵肇间行(朱子资治通鉴纲目本是书初刻温陵别其纲为提要此乃继刻庐陵者纲目分行间列如春秋经传例)
具本末全启冯谷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按昉为此体冯琦宋元纪事本末谷应泰明纪事本末皆袭之臣稽璜),念终始典冠羲黄范祖禹帝学)
提其要取括繁冗(钱瑞礼诸史提要),纠厥缪爰资救匡吴镇新唐书纠谬)
真笔几家窥笔削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臣英廉,确评谁某汇评量(唐宋名贤历代确论不著汇人姓氏)
重儓蓝本痴循顾刘向古列女传为每传有图传顾恺之制),半壁黄图僻剩杭祝穆方舆胜览时宋偏安馀杭书中不及中原郡县)
上下岁三千可计(历代史书虽未备然已具编年纪事两体可得经世之全臣阿思哈,寓卮说九百相望(诸子虽立意不同总不越漆角寓言卮言之旨)
志皆论也迁仍况荀子子史记礼志即取荀礼论为之),蝶或周与绂写庄(南革经人有庄子明永乐间王绂奉敕作赞)
争逞仪秦用嬴赵(战国策溎臣张若),特模耕织更农桑汪纲农桑书轩向曾题刻楼璹耕织图于多稼兹书乃集陈敷农书秦观蚕书及楼璹耕织图诗成之)
洪怀逸少笔随记洪迈容斋三笔),程演仲舒意寓良程大昌演繁露)
钟鼎虫鱼亚尔雅王俅啸堂集古录)。(御制),形声点画匹凡将李锡排韵字类)
虞初嗣渐淆群喙(小说始自虞初乃子家之流𣲖),挚别沿徐撷众芳(汉志但云某家若干篇集之名始挚虞流别)
纫佩秋兰托湘沅(楚辞先臣曹秀),翻阶春草接池塘谢朓集)
拾遗句配黄金匮杜工部诗史),九注函翻败锦囊九家集注杜诗书是书从之武英殿库贮残内检得)
淮蔡仆碑压山斗韩昌黎文集治臣梁国,溪潭游记辟蛮荒柳柳州文集)
博夸五百狐留腋(五百家注昌黎集十辑者自夸摭拾之富实祗百四八家而已),巧遇一双剑合铓(五百家注柳子厚集乃校武英殿旧贮因新得五百家注韩集取之同为韩醇刊本足称双璧)
思颍手排杂琴局欧阳修六一居士集臣周煌,和陶神遇引壶觞苏轼和陶诗)
箕弓裘冶兄师教苏辙栾城集为其曾孙所刊),轮辂水冰宾客(六臣注丈选)
了识佚名录枚傅徐陵玉□新咏傅按文选古诗十九首不著作者姓名其云枚乘毅之诗仅见于玉台新咏臣王杰,不收新律韵宫商姚铉唐文粹体此书祇收古诗而不及律自属有见)
遗苏文选疑难解(圣宋文选不内独无三苏此可解),忆杜正宗慨以慷真德秀文章正宗而其自序以自昔集录文章者若杜预诸家湮没不传行世之昭明文选唐文粹二书未得源流之正云云)
赋拟青钱盖小技选青赋笺)。(御制),考凭玉枕祇专长桑世昌兰亭考以上宋版)
金源印独畴骖靳吴兢贞观政要之乃金时版祗此一种为世所罕见),宋影誊佳拟颉颃(藏书家竞贵宋椠今远内府所储影抄各种精好实有过雕本者)
闻扩九师通奥窔赵汝禖周易辑闻臣彭元瑞,说宗七日契微茫赵彦肃复斋易说)
赞爻象彖猜图马王宗传童溪易传数其说主义理以言象),徵夏商周爱饩羊聂崇义三礼图)
会读论须淳祐蔡蔡节论语集说臣汪廷玙,艳题名讶状元张九成孟子传)
颉篇约谱物从朔夏竦古文四声韵),内则少仪谦弗遑张时举小学五书)
年表自然堪缀范熊方后汉书年表臣董诰,长编焉肯遽侪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按司马光作通鉴先徘长编纪宋事不敢自谓续通鉴但云续长编而已)
河山故汴雁横塞(王存九域志),风月清波雀处堂周煇清波杂志)
鲁语馀犹传孔圣(家语肃臣阿),台仪精敢企轩皇(新仪象法要圜宋苏颂编当时台郎所肄理精皇祖学契穹会通西法钦定数蕴仪象考成诸书实足为天下后世法)
全图庚鼎足冠冕(以大临考古图铜辑绘三代秦汉玉古器首载庚鼎),杂记金壶颇博详宋释适之金壶记)
屈子志宁在草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御制),刘郎词早叶笙簧刘宾客外集)
友朋辋水言都妙王摩诘集),昆弟盘洲誉最扬洪适盘洲集)
写笔钩摹观太乙(以上影宋抄本椿臣达),琴偏郑重牒文昌元时书集并由中书省牒下诸路刊行)
义原靡尽圣经大真德秀大学衍义,音所由生乐记彰陈旸乐书)
琐载续貂补安取李肇国史补传记续之刘餗作国朝臣汪永锡,瑰谭铸象怪何妨(山海经)
戈矛西蜀乃同室李心传道命录),斧钺东莱空望洋吕祖谦东莱博议)
才隽左司韦苏州绶臣吴诏),谋深内相为裴伤陆宣公集)
大都丛简搜瑜瑾(以上元版入选者共八十馀部今略举数种以例其馀),胜国雕梨太莠稂内府所藏明版指不胜屈今取其最精者尚得二百五十馀部)
王侍书饶瘢且垢(明版黄伯思东观馀论精是书内有法帖刊误一释种辨正王著之失颇称核钦定淳化阁帖文考异多采之臣曹文埴,元才子直走而僵(白氏长庆集逮当时元白齐名其实微之不乐天远甚也)
辑今弆古非同事,天禄文渊故别藏(旧藏宋金元版书籍汇为天禄琳琅至新辑录之四库全书则特建文渊文源文三阁分贮之)
赝制还因重订正(近因重校天禄琳琅旧藏凡伪充宋元椠卯者俱详加别择改正)。(御制),兼权严与判低昂(有确系旧刻而时代向未详者并为核正归入)
二坊私版官三舍祝穆建宁崇化麻沙二坊号图书之府今所藏有建本麻沙本盖宋时坊书其监本则官版也),诸邸外储内两廊(中有东宫书府晋府诸印又内殿缉熙殿诸玺乃东西廊书库物)
鲜于枢赵孟頫(文)王世贞董其昌(毛)季振宜跋皆鉴藏诸书人各有题印记臣沈初(衢守长沙赵淇临邛韩醇临安鞔鼓桥南陈宅书铺相台岳氏家塾)(世䌽堂)建安有堂新安汪纲有以上七家皆宋时刻书姓氏惟余氏勤堂则自宋至元明世守其业)
流传手眼衡殊允(诸书中如汉书唐书紏缪久经鉴赏流传确有可据),绘尽须眉兴欲狂(汉书前有赵孟頫王世贞像楚辞前有屈原朱子像)
少益贵乎多益善(有一书而自两部以至十数部之多者臣纪昀,前思作矣后思臧(有一书而宋元明各有梓本以后仿前而并工者兼为收录)
盘螭玺叠登璚笈(每部用乾隆琳琅御览之宝及天禄雨盐),萦虬章鲜揭宝房(间有旧用文渊阁及内府图书等章)
宠贲天颜知有喜(内最善本如前汉书资治通鉴纲目九家注杜诗皆命写御容于卷端臣陆锡熊,褒题奎翰训无疆(曾经三十御题者计二种)
聚珍井井超模范(殿武英聚珍版制极精良简备如书中无锡华氏铜活字长庆集亦此法然致用较为不便),扫叶纷纷对勘戕(诸旧本皆完善精确凭以较对或可少免扫叶之误)
联咏服膺源出水(委一御制三阁记并以水言文涵汇万有源贯以田部六义乃诗之渊源也臣陆费墀,蒇编拭目派归沧(所收各种并即缮入四库全书)
旧时寝息仰霄汉(天禄琳琅之书贮于昭仁殿乃昔日皇祖寝官也),此日书声达尚方(上书房即对此殿皇子读书声每达于此向曾有诗)
铭著昭仁深体验,行斯未逮敢无蘉(御制)
双林大士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一、《北山小集》卷一八
梁中大通六年正月婺州乌伤县民,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天中天」,使其徒奉书诣阙,书词甚高,谓帝国主救世菩萨,其言上中下三善,以虚怀不著为上,护养众生为终;
且言大士誓弘正教,普度群物,闻皇帝志善,欲来论议。
武帝异之,诏曰:「善慧欲度脱众生,解一切缠缚。
大士行无方所,若欲来,随大士意耳」。
乃以十二月至钟山
明年三月八日至阙下。
武帝素闻其神异,预敕诸门皆锁。
大士及门不得入,以大槌一叩,诸门尽开,径入善言殿。
初,大士将入都,持大木槌二,人莫测其意,至是人谓「叩门槌」云。
谒者,三赞不拜,直上三榻,对语益玄谐。
帝为设食,食竟,直出钟山,坐定林松树下,诏县官资给,自是名僧胜士云集坐下。
大同元年,帝讲《三慧般若经》重云殿,公卿侍从前集。
乘舆至,悉起迎,大士坐如故。
御史中丞问状,答曰:「法地若动,一切法不安」。
又与座人辩诘如响。
讲罢,帝赐水火珠二,大径寸,以取水火于日月云。
翼日,帝独延大士寿光殿语。
夜漏,上乃出。
五年,再入都,与帝论息而不灭义。
又说帝曰:「一切色像莫不归空,无量妙法不出真如。
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
帝默不怿。
太清二年三月白众,将持不食上斋,烧身为大明灯,供养三宝,普度一切。
弟子哀惧劝请,愿以身代者十九人,烧指、截耳、刺心者二十八人,持上斋三日者十五人,卖身奉供者又二十馀人。
梁末饥乱,大士日与其徒拾橡栗,揉菜作糜,以活闾里,盗不忍犯。
光大二年冬嵩头陀死于龙丘岩。
是日,大士心知之,集众谓曰:「嵩公已还兜率天,与我同度众生去已尽矣,我不得久住于此」。
作《还源诗》十二章,乃于太建元年四月乙卯示寂,年七十三。
越三日,体复柔煖香洁。
又七日,县令陈钟耆来礼敬传香,次及大士,犹反手取香,众益惊叹。
遂葬潜印渚松山之隅,累甓为床,置尸其上,大士命也。
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世农,少以渔为业。
娶妻刘氏,后号妙光。
生二子:普建、普成
大士年二十四,方溯渔稽停塘下,有胡僧至,语大士曰:「昔与汝于毗婆尸佛前发大誓度众生,今兜率宫居宇故在,何当还耶」?
大士不领其言。
僧令大士鉴水中,则圆光宝盖环覆其身。
大士即悟宿因,语明僧曰:「吾方以度众生为急,何暇思兜率之乐乎」?
弃渔具,从僧至松山下双梼树间曰:「此修行地也」。
后即其所建双林寺云。
胡僧嵩头陀也。
赞曰:
众生与佛非有别,善恶痴慧幻中出。
了知是幻非别幻,三千大千一尘许。
无上兜率正遍知,于五浊现众生相。
渔河取食资畜养,示杀害及诸愚痴。
一朝照水悟宿因,于众生中现佛相。
说法如云遍十方,具无碍辩大智海
以何因缘现如是,欲示众生与佛等。
不令著凡圣二见,欲令众生反实际。
翻覆手无所得,呜呼广大天中天(其一)
众生于无始劫来,以爱不舍受生死。
是爱由执有我故,从是展转爱诸有。
大士为是哀众生,以众生所甚爱者。
誓舍身命作供养,燔然百体如薪炭。
摄诸众生执我爱,誓舍饮食忍饥渴。
摄诸饕害私口腹,誓舍妻子为佣作。
摄诸众生痴眷属,誓舍田宅受用物。
摄诸众生贪盗者,乃至佛法亦应舍。
无取无著无所受,呜呼慈忍天中天(其二)
众生各具大神力,出入变化无有碍。
父母所生眼耳鼻,乃至意根无分量,悉能遍觉三千界。
法尔如然不自了,为诸业识之所障。
大士河滨释罔罟,即现种种诸神变。
或于梦中示奇相,化摄上慢阐提者。
光明手中妙香出,及遍山野微妙香。
目净修广放光明,手行钵饭餍百众。
或踊身高一由旬,宝塔珠络莲华地。
足长三尺紫金色,长大相好翔虚空。
如是奇妙不可测,皆自本际妙庄严,非作故现希有事。
呜呼自在天中天(其三)
过去诸佛如虚空,遍一切处无留碍。
众生随根器广狭,以一念心各得见。
如人窥井及穿牖,堂室岩谷并墟落。
乃至升高望四野,随所见空相不同。
有人独坐须弥峰,尽见虚空无边表。
大士佛身亦如是,无一丝毫作眼障。
与无量佛不相离,一念历通前后际。
明善世尊我昔师,松山七年安不动。
释迦定光下道场,乃至七佛常现前。
天龙四众共围绕,唯释迦文数顾语。
云当继立大法幢,今如维摩金粟尊。
居士身作权化,又以掌合大士手。
光明小大无有别,复遣弟子助道化。
曼殊普门二化身,呜呼具足天中天(其四)
圆觉一切魔即佛,具一切觉佛即魔。
大士不舍一切法,于实际中大建立。
而于梦中现金像,谓是魔鬼所变化。
以杖剖击尽无馀,乃知大士妙智力。
摧殄邪见亦如是。
有世中王著小法,不了圣谛第一义。
大士为说色像空,令趣如如真实际。
金刚般若甚深法,彼请大士为宣说。
摄衣登坐众倾耳,应时抚几即下座。
座中鸟爪师子,知大士说是经竟。
呜呼妙总天中天(其五)